-
17
10中國對美航運反制措施生效,全球供應鏈成本攀升
中國自 10 月 14 日起對涉及美國旗、美國公司擁有或參股的船舶收取特別港務費(2025 年標準為每淨噸 400 元,逐年遞增),作為對美國 301 調查限制措施的對等反制。此舉直接衝擊洛杉磯港等關鍵樞紐,導致集裝箱吞吐量暴跌 18%,沃爾瑪等企業庫存周轉週期延長至 45 天。同時,美國財長貝森特 10 月 15 日提出以延長關稅休戰換取中國解除稀土管制,但中方強調 “對話需基於平等”,拒絕單方面讓步。
墨西哥對華電動車關稅反制升級,倒逼供應鏈重構
墨西哥自 2025 年 1 月 1 日起對含中國芯的電動車組件加征 50% 關稅,迫使奇瑞、海爾等企業調整佈局:奇瑞將 7.2 億美元投資轉向巴西,海爾在墨西哥本地建廠以規避關稅。跨境電商平臺 Shein、Temu 則通過 “化整為零” 策略,將貨櫃拆分為單件郵包,使關稅成本從 50% 降至 15%。與此同時,中遠海運開通 “中國 — 巴拿馬 — 哥倫比亞” 周班快線,11 天直達南美西海岸,分流墨西哥通道壓力。
歐洲兩大港口罷工持續,能源與零售供應鏈告急
比利時安特衛普港引航員罷工導致 188 艘船舶滯留,歐洲 15% 的油輪運力受影響,柴油、航空燃油供應緊張。荷蘭鹿特丹港綁紮工人無限期罷工升級,60 餘艘集裝箱船無法裝卸,內陸碼頭貨物積壓如山,法院已強制要求 10 月 17 日復工,但勞資雙方仍未就薪資達成協議。兩大港口作為歐洲核心樞紐,其停擺推高全球能源和消費品運輸成本,預計恢復正常需數日至一周。
中國新增 15 個跨境電商綜試區,海南全島納入試點
國務院批復在海南全島及秦皇島、保定等 15 個城市設立跨境電商綜試區,同時撤銷海口、三亞等原有試點。新政策將複製推廣成熟經驗,支持 B2B 出口、海外倉建設及 “跨境直退” 等創新模式,例如廈門自貿片區已實現對臺跨境電商退貨 “跨關區直退”,物流時效提升 30% ,此舉旨在推動外貿轉型升級,預計帶動中西部地區跨境電商交易額年均增長 20% 以上
中美貿易談判陷入膠著,關稅博弈與技術封鎖並行
儘管美財長貝森特暗示 APEC 峰會期間可能達成關稅休戰,但美國仍計畫 11 月 1 日對華加征 100% 關稅,重點針對雲計算、AI 演算法等技術領域。中方同步強化稀土出口管制,要求含中國成分的稀土產品需經特批,直接影響美國 F-35 戰機、特斯拉電機等關鍵產業。雙方在馬德里舉行的貿易談判僅就 TikTok 監管框架達成初步共識,但核心分歧(如市場准入、知識產權)未解決
大灣區中歐班列突破 4000 列,電商快線成增長引擎
截至 2025 年 9 月,粵港澳大灣區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量達 4000 列,其中廣州增城西站占比 37%,開通至歐洲、中亞、東盟 17 國 34 城的 14 條去程線路。為應對跨境電商需求,增城西站推出 “電商快線”,13 天直達歐洲,成本僅為空運 1/5,吸引拼多多、亞馬遜等企業,9 月單月貨值達 6500 萬元,同比增長超 100%。海關通過 “一單制” 改革,將通關效率提升 30%,助力班列從 “一週四列” 向 “每日開行” 邁進。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