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商務部數據顯示,目前我國已建設海外倉超2500個、面積超3000萬平方米。作為跨境電商重要的境外節點,海外倉「千倉萬庫」的時代正加速到來。

      浙江擁有全國三分之一數量的海外倉,面積占總建設規模四成。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近期蹲點采訪了解到,伴隨跨境電商迅猛發展,加之近年來企業以提升供應鏈效能、降低物流成本等為出發點積極應對海外貨物「爆倉」情形,海外倉建設進入「快車道」,助力中國賣家打通出海「最後一公裏」。

      「開枝散葉」,海外倉建設初具規模

      在寧波發現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部,多個屏幕實時顯示其在海外長租倉庫實況。

      「今年我們準備投入更多資金實現倉儲智能化,並把商品展示、售後、維修、組裝包裝等服務嵌入倉內。」發現國際物流總裁許光輝說,當前大量外貿從To B(向貨物企業銷售)向To C(向消費者銷售)快速轉變,物流履約時效要求更高,對海外倉的需求也節節攀升。

      「沒有海外倉,跨境電商物流是『斷層』的。」嘉興環洋電商物流服務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沈梁斌說,有了海外倉,跨境電商的倉儲、分揀、包裝、退返、發貨、派送就可能得到進一步的保障。

      正是意識到這一點,環洋電商物流在2022年開始布局、2023年年初開始投資海外倉,在美國、越南等地進行系統性布局。

      伴隨著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,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到海外倉建設,其中也有製造業企業。

      「以前租用亞馬遜FBA倉費用很高,出貨旺季還會『爆倉』。而樂歌產品出口占總量九成,十分依賴海外倉。2019年,我們投資了1億美金購買倉庫,大規模擴倉,開始發展公共海外倉。」樂歌人體工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項樂宏說,截至2024年一季度,樂歌在全球已部署13個自營海外倉,其中美國9個,年發貨量近10萬個包裹,已服務超700家跨境電商企業出海。

      浙江企業海外倉建設初具規模。浙江省商務廳數據顯示,目前浙江有319家企業在全球53個國家布局了839個海外倉,數量約占全國三分之一,在北美、西歐以及「一帶一路」沿線布局廣泛;占地面積1210萬平方米,相當於約1700個足球場的面積,占比達全國四成。「海外倉數量和面積近年來上升很快。」浙江省商務廳對外貿易發展處副處長王舒立說。

      不過,在業界看來,目前海外倉發展還處於剛起步階段。許光輝說,行業很年輕,目前競爭較為激烈,預計再過三五年會出現頭部企業,未來海外倉對外貿的貢獻會越來越大。

    海外倉助力中國製造的「最後一公裏」

      記者在浙江采訪發現,海外倉建設不僅使企業有了「存貨」能力,而且創造了中國品牌合力出海的機會,中國製造競爭力更強。

      首先是更快的時效。物流平臺菜鳥在全球18個國家及地區運營超80萬平方米的海外倉,倉群主要分布在歐洲、亞太地區及北美。菜鳥集團海外倉供應鏈總經理孫婷說,海外倉的存在不僅為中國商家出海提供了便利,也大大提高了包裹投遞時效。

      好的物流服務是加快品牌出海的關鍵。舉例來看,菜鳥美國新澤西海外倉是專門為家居、汽配等大件商品定製的海外倉,今年一月份以來,已入庫超2萬立方米的貨物,主要來自廣東佛山、浙江安吉等地。該倉的配送範圍覆蓋美國15個州。中國商家將大件家具備貨至該倉,美國消費者在電商平臺下單後,最快可以在當天或第二天收到商品。

      其次是更全面的服務。記者了解到,海外倉還能為出海企業提供展覽、售後、維修等多重服務。例如,義烏商城集團在迪拜、墨西哥等地建立海外倉,采取「海外倉+展廳+地推」的「前店後倉」運營模式;華立集團在泰國和墨西哥建立國家級經貿合作園,園區內海外倉具備了維修和加工功能,提升了業務效率。

      第三是更強的競爭力。一方面,對於國內出海企業來說,有了更多的海外倉,連點成片,可以撬動更多跨境生意。另一方面,多點布局以後,物流邊際成本快速下降,從倉儲到目的國的尾端物流,都有了更高的議價能力。「就好比,以前談尾端物流是零售價,現在大家合起來談,談的是批發價。」項樂宏說,物流成本的下降對於外貿企業來說,也意味著更高的市場競爭力。

      與此同時,浙江打造海外智慧物流平臺,集成海關物流、境外線上線下營銷、海外代辦、金融保險等4大類19種業務,構建從供倉到管倉的閉環服務體系,截至目前,共吸引407個海外倉入駐,累計訂單達1500多萬筆。

    海外倉建設仍存難點堵點

      調研中,受訪企業反映,海外倉發展仍面臨一些問題。

      例如,多位企業負責人反映,現在不乏「操場搭大棚、車庫做倉庫」的「海外倉」。這些企業沒有正規的倉庫,也沒有和海外物流企業合作的快遞賬號,運營起來往往變成「向企業A借倉庫,向企業B借快遞賬號」,打價格戰。出了問題則「與我無關」,做不下去就「卷款跑路」。

      此外,記者了解到,部分不法的跨境物流公司抓住「時間差」漏洞——一方面國內租用海外倉的工貿企業需要「先付款才能出貨」,另一方面運營海外倉的企業和國外物流企業結款是周結、月結。國內一些工貿企業支付物流費用後,發現運營海外倉的公司在給物流企業付款前「跑路」,造成經濟糾紛和損失,「幾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」。

      業內人士介紹,建立海外倉資金投入較高,需要投入租賃、人工、信息化建設等費用,回報周期較長。以美國海外倉為例,購買一個一萬平方米的海外倉,均價在1000萬美元以上(不含設備及軟硬件投入),如租賃一個一萬平方米的海外倉,年租金平均在120萬美元以上,再加上倉租和人工成本不同程度的上漲,對海外倉服務企業來說,年平均使用或出租率達到80%以上才能保本盈利,企業在資金成本和專業運營能力上均面臨較大壓力。因此需要一些更靈活的融資方式支持海外倉企業與行業的發展壯大。

      對此,不少企業呼籲盡快製定海外倉行業規範和標準建設。受訪的浙江企業表示,浙江省定期評定並每年審核「省級公共海外倉」對企業幫助很大,通過官方定期對企業進行評估,優勝劣汰的同時進行補貼,避免「撒胡椒面」,讓外貿企業能迅速找到合法合規且具備實力的海外倉企業,避免「出海」風險。(記者 張璇 林光耀)本文來自:新華網 僅做交流分享 如有侵權請聯係刪除

    茂業物流總部在香港有多個10000尺倉庫,粵港澳大灣區多個城市有分點,在全球有多個合作海外倉,15年跨境物流專業清關經驗,致力於打造清關和稅金都簡單無憂的智慧跨境物流,服務上千個客戶,不靠金杯銀杯只靠客戶口碑

    現有業務:香港電商直郵內地(ETK/C2C/B2C)  一般貿易進口報關(電子產品服飾牌照) 中港貨運 倉儲代發 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保稅雙清專綫 香港電商直郵國外 國際快遞 國際空運 國際海運等服務,為客戶提供更全面的物流解決方案






    评论列表

      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