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22
09廣東跨境電商政策加碼(汕尾獎勵 + 物流提速)
汕尾市今日發佈《關於推進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》(徵求意見稿),計畫對自建獨立站且達一定規模的企業給予政策支持,對新獲批國家級、省級示範企業分別獎勵 30 萬元、10 萬元,並培育 15 家年交易額 5000 萬元以上企業。同時,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 2025 年全面投用,中歐班列時效壓縮至 12 天,企業註冊全程電子化最快 1 個工作日拿照。9 月下旬,廣東還將舉辦 14 場跨境電商活動,涵蓋 TikTok Shop 招商、獨立站峰會、供應鏈對接等,助力企業出海。
跨境物流歐亞 5 日達覆蓋超 62%
頭部物流企業通過 “跨境直郵 + 海外倉 + 本地配送” 模式重構服務生態,中國至歐亞國家的 “全球 5 日達” 快線新增越南、新加坡等 6 個路向,覆蓋率達 62%,較傳統模式縮短 40% 運輸週期。在西班牙、法國等市場,海外本地配送次日達覆蓋率從 31% 躍升至 68%,並啟動 “7 天無休” 派送應對購物高峰。深圳物流企業推出美西快線,末端優先拆提派 1-2 天完成,歐洲專線清關費限時 85 折,助力賣家降低成本。
歐盟碳關稅過渡期,中國高碳行業承壓
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(CBAM)於 2025 年進入過渡期關鍵階段,要求鋼鐵、水泥、鋁製品等五大高碳行業進口商按季度提交碳排放報告,涵蓋直接排放(Scope 1)和部分間接排放(Scope 2)。企業需建立 ISO 14064 標準核算體系,保留完整工藝記錄,否則可能面臨警告、罰款乃至暫停進口許可。過渡期雖無需實際支付碳價,但 2026 年起需按歐盟碳市場價格(約 50-100 歐元 / 噸)購買許可證,預計將使中國出口產品成本增加 10-15%。專家建議企業提前測算碳成本,通過技術升級或轉移高排放環節至東南亞規避風險。
中歐班列新增武漢 - 格魯吉亞線路(18 天達)
中歐班列(武漢)近日開通跨里海新線路,採用 “鐵 — 海 — 鐵” 多式聯運模式,貨物從武漢經霍爾果斯出境,經哈薩克斯坦阿克套港輪渡至阿塞拜疆巴庫,最終抵達格魯吉亞波季和第比利斯,全程僅需 18 天。該線路輻射土耳其及周邊國家,貨值逾 1482 萬元的首批貨物已順利抵達。目前,中歐班列(武漢)已開通 58 條線路,覆蓋歐亞 40 國 120 城,形成聯通歐洲、銜接日韓的物流網絡。
美西港口擁堵,黑五備貨需調物流
美西港口擁堵從偶發轉為常態化,洛杉磯港船舶平均在港時間達 4.18 天,鐵路轉運時效波動超 72 小時,疊加關稅政策調整引發的突擊出貨潮,導致物流成本飆升。企業需建立 “海運主通道 + 鐵路 / 公路備份通道” 雙軌制,例如深圳跨境電商 Anker 通過 “鹽田港 — 紐約港 + 卡車聯運” 方案,整體時效比美西路線快 9 天,附加費減少 23%。洛杉磯港 “數字孿生堆場” 可預測 72 小時擁堵指數,觸發多式聯運切換協議,將部分貨物轉至墨西哥曼薩尼約港經陸路入美。
東南亞嚴查虛假原產,轉口恐遭 40% 關稅
東南亞國家自 2025 年 9 月起加強原產地規則執行,對未實現 “實質性轉化” 的轉口商品徵收 40% 懲罰性關稅。美國對印度商品加征 50% 關稅後,部分中國企業試圖通過東南亞轉口規避關稅,但需滿足當地增值加工比例(通常不低於 30%)。例如,越南海防保稅倉需完成貼標、分揀等環節,並通過區塊鏈溯源驗證原始產地。專家建議企業提前規劃供應鏈,利用 RCEP 成員國原產地累積規則降低風險。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